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文化动态

法治进校园心得:铭记志向、保持谦逊、与年轻人一起终身学习

发布时间: 2022-06-16

 

  作为一名进入检察机关不满一年的办公室干警,除了日常工作中接触到一些业务知识,对于法律知识,我也充满了迫切的想要深入学习的渴望。 

  虽然日常工作并不算轻松,但我还是会尽量每天抽一两个小时来学习法律专业知识。通过学习专业书籍,我感受到在法学术语“一环套一环”的复杂之中,法学本身就要求法律人具备严谨、理性与清晰的思维,而这种经过训练的思维,对实际工作大有裨益。作为一名在大学期间经受汉语言文学专业熏陶的毕业生,法律知识对我而言有着不一样的魅力。虽然因为专业书不同于读本的特性,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些枯燥,但身在司法机关的使命感和岗位的责任感,还是使我坚持着学习。 

  前不久,我第一次忐忑的担任母校高中“法治进校园”主讲人,虽然互动环节现场氛围特别好,但个别已经在高中时期涉猎到法律知识、优秀表现远超我预期的学弟学妹,让我心底里对于学生关于这次讲座的认可度还是没有太大把握。散会后,我在教学楼大厅被两名女同学围住。其中一名神色稚嫩、语气却很坚定的女生认真的向我“请教”我对于前阵子“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社会热点引发的法学界“是否应该提高收买妇女的刑罚”之争论的看法。 

  实际上,我还并未关注到法学界对于此现象的争论,带着内心的惭愧和一丝慌张,我以自己仅有的社会常识简单谈了谈看法。而这名女同学又在我临走前要了我的联系方式。在接下来的假期中,她很认真的转发给我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教授关于此事件的一篇公众号推文,以及北大法学教授车浩的一场相关直播链接。之后,我在空闲时间认真进行了阅读,并且在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后,慎重的给她写了几段我的理解。而回复的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前段时间阅读《刑法学讲义》时带给我的触动。 

  罗翔教授在书中写到:“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亚里士多德定义法治的基本内涵有二:良法而治、普遍遵守。法律永远要追求共性的良善,去真正满足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正义感。唯此,法律才可能获得普遍的遵守。这种对正义的渴望本身就存在于民众的内心,我们只不过用专业的刑罚语言去召唤、去共情、去倾听、去启发人们内心对正义的向往......专业人士也必须俯下身段,倾听民众朴素的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与“真正的知识要走出书斋,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异曲同工。青年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财致富,更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若沉迷于掌握更多知识带给自己不同于普通百姓的“优越感”,一定会遭遇“社会的毒打”。青年人学习是为了实现志向,而人生的志向一定要与祖国和人民联系起来。 

  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过程一定会有枯燥到不想坚持的时刻,然而立下的志向却会在每一个想偷懒的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足够专业、终身学习、在优秀的后辈前不汗颜的人;要成为能够为百姓伸张正义,能够用语言去召唤、去共情、去倾听、去启发人们内心对正义的向往的人;要永远保持内心的良善和上进;要在任何时刻俯下身段,躬下身子去倾听民众的呼声和智慧...... 

  虽然,大概是因为学业繁忙,或者对我的答案还不够满意,这位女同学尚未给我最新的回复。但在这次算得上“意外”的事件带给我的震动中,我对于这些年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的效果以及新一代零零后们的进取和思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这次经历更加激励着我,使我时刻保持清醒与谦逊,时刻求知若渴,持续关注社会问题并向长者请教、与同龄人交流、向更年轻的人们学习。 

    字:张   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