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网络上充斥的大量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和图片,会给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有的甚至造成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网络暴力不同于普通的暴力事件,必须加以防范。
案例回顾
吴某某在网络平台上以个人账号编发故事,为 bet36体育在线地产销售吸引粉丝、增加流量。2021年11月19日,吴某某在网上浏览到被害人沈某某发布的“与外公的日常”贴文,下载并利用贴文图片在上述网络账号上发布贴文,捏造“73岁企业家豪娶29岁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上述贴文信息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讨论,引起网民对沈某某肆意谩骂、诋毁,相关网络平台上对上述贴文信息的讨论量为75608条、转发量为31485次、阅读量为4.7亿余次,造成极恶劣社会影响,此外,吴某某还针对闵某捏造并在网上发布诽谤信息,当地人民检察院以诽谤罪对吴某某提起公诉。
当地法院判决认为:
被告人吴某某在信息网络上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综合被告人犯罪情节和认罪认罚情况,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网络暴力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刑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面对网暴,我们能做什么
01/保留证据
应当及时保存证据,通过截屏、录屏等方式,对相关文字、图片、链接等进行保存,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02/举报投诉
首先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通过各个社交平台的举报入口进行投诉,联系网络服务平台要求屏蔽网暴内容,对网暴者进行封禁。
03/及时报警
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那些躲在网络背后实施网络暴力的小丑终将被追责!
04/提起诉讼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刑事自诉,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或者要求网络平台提供网暴者的信息,要求网暴者进行民事赔偿。
检察官提醒:
拒绝网络暴力,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抵制网络暴力,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在守护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