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检察风采

桑梓如梦了无痕,清泉若故慰清风!

发布时间: 2023-03-02

  那个被乡亲们叫作洪沟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洪沟有一汪泉。大概是因为五丈原上泄洪的水从沟里经过,所以人们叫它洪沟吧。

  140多米的五丈原是家乡五星村的靠山。地形如葫芦状的五丈原是秦岭的前哨,秦岭在我们这儿人们称其为南山。我们村子的地势大体如一座巨型沙发,五丈原就是沙发靠背。乡亲们祖辈就在沙发座上生活着。原上头的最西边是诸葛亮庙,那儿的人管住地叫西变(边)。

  五丈原脚下有东西两泉水之东水,便是洪沟泉了。据称为三国时蜀国军士饮马取水处,在鸿沟泉向西大约一里地也有泉,人称“上泉”,现在叫“诸葛泉”。是当时将士们人饮取水处。原上和泉水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叫它十三古道盘盘坡。两眼泉人称诸葛亮庙脚下东西两泉水。泉水滋养着家乡世世代代的人儿,冬暖夏凉的泉水是那么的清澈甘洌,汩汩不息,无论旱涝,千百年来,绵延不断,很是神奇。

  泉水处是我儿时游玩的好去处。热天,玩累了、放学后或者干活回来,第一时间,大人、小孩,都会去洪沟,趴在泉口,喝它个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地动山摇,然后凉爽地洗把脸、擦擦身子,走时再提一桶,怠突儿怠美滴很。麦收时节,乡亲们从地里回来,懂事的小孩会第一时间去提一壶泉水,大家争先恐后的先洗把脸然后再喝它个透心凉、爽歪歪。我是最喜欢洪沟的泉水了,离家近、她滋养我长大,我对她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因为她记录着乡愁和我儿时所有的故事。

  那时候,每天清晨,人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去洪沟,把一担担泉水挑到家里,整个村子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启。女人们尤其喜欢去洪沟洗衣服,泉水冬暖夏凉很舒服,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美气得很,累了就顺手掬一捧水,快乐地喝着,痛快地享着,一下子就解乏除累,刹时又来精神了,于是一曲曲歌谣一吼吼秦腔随口而出,在沙发状的山谷中激荡,歌者如醉如痴,闻者为之动容。由于泉水地势高,村子低,所以最早村上修建的自来水是从泉眼处直接流进千家百户的,名副其实的自来之水啊。

  能挑起半桶水的时候,我会在上学前给家里把水缸挑满。当然,有时候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是不愿意挑水去的,因为一担水挑到家里虽然距离不远,但也会压痛我肩膀的。那时挑水,我觉得自己好像是挑山工,也想起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鸿沟泉在沟口凹地处,泉水一路向北日夜流淌。泉的两边是土台,上面过去都住着人家。西边的土台边上有五棵柿子树和一棵软枣树。小时候,我老觉得南边的柿子树好粗哦,两个人双手合抱都呛。而北最边的软枣树与地面成四十五度夹角,我会顺着树坡走到树尖,也有差点掉下来被责怪的时候。我的爬树本领是比较高的,但有一次,一个比我大的邻居家哥哥从树上摔下来骨折后,我们就很少再上树。柿子树的枝条很脆,容易折断。

  每年春天,柿子树开满小黄花时,一群小家伙就用一条线穿柿花儿,然后挂起来凉干了吃。柿花儿是苦涩的,但风干了就有了甜味儿。夏天,柿树叶儿宽大厚密,树荫下凉爽如泉,躺在树下乘凉、听蝉鸣是一种美美的享受。秋天,柿子树下成了欢乐的家园。我们用扫帚棍儿扎一串串树叶儿,或者拿笼子、背篓扫装落下的树叶。那叶子宽大浑厚可做柴火烧。也有躺在铺满树叶的地上一边吃软柿子,一边看天空南飞的大雁。柿子成熟的季节,那简直是快乐的宴会。那些天,许多鸟儿一大群一大群也来凑热闹,大人们卸柿子时,会给鸟儿留下足够的,这是个好传统,人们说不给鸟儿留,来年柿子就会少结或者不结果。人鸟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美满,乐乎乎乐乎哉。冬天的清晨,特别是下雪天,从柿子树间的小坡下到鸿沟泉边,热气氤氲、云蒸霞蔚的泉水和水渠边形状万千的冰花,在太阳光下七色彩虹忽隐忽现,恍然进入了飘渺的天宫。在结冰的渠上咯吱咯吱地踩踏或者掰一片或者一根锥形的冰柱子互相追逐嬉闹,是那时候小伙伴们很开心的冬天耍伙儿。

  我会得到一点柿子,拿回家慢慢吃到过年,母亲说过年吃柿子,一年甜甜蜜蜜、事事如意。如今,我们每年春节都还保留着过年吃红红火火的火罐柿子的习俗。

  拆迁后失去房屋的映衬,柿子树看起来就没那么高大了。孤零零地站在旷野,用她的臂膀她的枝叶她的身躯,倔强地守护着我的家乡、我的泉。现在,柿子也因为果实太小而很少有人过问。但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洪沟看泉,掬一捧水洗把脸再喝几口,然后再看看那一排柿子树,和坡口父亲在冬天里做手工挂面的烟房窑。

  那时每年腊八,母亲都会催我早起,说赶快去挑水,谁去的早谁就能挑到金马驹儿。我非常高兴的去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泉水清澈透亮,水里除了女人们洗衣服留下的碧绿的皂角仔儿晶莹剔透的在水中外,再无什么,我的金马驹儿是不是被更早的人挑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会每年发生,直到我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或工作。而无论在那儿,腊八当天,我都会想起妈想家乡的泉,想着母亲做的一直能吃到过年的腊八粥,还有那从小到大未曾谋面的心中的金马驹儿。

  2019年初,我在秦岭北麓某地办案时,腊八那天,又想起了母亲和她的腊八粥。那时父亲刚去世一周年过了四天,在宾馆的床上,我老早起床,在院子的花园,看着皓月当空,思绪飘向家乡。

  身在异乡心系家,

  老母可否过腊八。

  父去娘单性情变,

  儿女曾记金驹马?

  后来,自来水进万家,洪沟泉就成了洗衣服的专属地了,你看,谁家新媳妇也扭扭捏捏的、羞涩地洗衣服来了。

  泉水一直流着,从没枯竭。冬天,她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夏天,她清冽凉爽、沁人心脾。一年四季,汩汩长流,最终流进我的母亲河——麦李河,再一起流进渭河,最终汇入黄河奔向大海。

  家乡的物产丰富,就是由于有两泉的浇灌。家乡的水都来自秦岭,它滋养着家乡的人和土地。那时候人们常说“有女不上五丈原,嫁到五星忒体面。”

  家乡的麦李儿和玉米品质是非常有名的。李子味道香翠、酸甜、爽口,如今也是名声在外。玉米当时就有“下了五丈原坡,看见五星人的绞团锅”的说法。那是说我的家乡的苞谷珍儿以及玉米面做的搅团特别好吃,漏鱼儿味道滑爽。时至今日,一碗金黄喷香的苞谷珍儿还是我早餐的主角。今天的女人们依然特别喜欢吃搅团。几天不吃就想上了。一碗然呼呼的热搅团,配上碧绿的韭菜和雪白的豆腐,浇上鲜红的油泼辣子和油啰啰的蒜泥汁儿,漏鱼儿浇上喷香的哨子面汤,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养生极品,香滴莫眉莫眼胜似神仙,咥了一碗想再咥一碗,吃过后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畅快、很是过瘾。时至今日,母亲还保留着大年初五”破五”日打搅团的风俗。当然,那时的顺口溜也说明,家乡当时很穷,很少吃麦面和大米。如今,我们早已进入小康了,米面都很少吃了。用我陕北亲家的话说就是“想吃甚就吃甚。”现在吃的是非常丰富,但无论如何丰富、丰盛,搅团和漏鱼儿也因为稀奇、养生而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早已经成为特色小吃进入大酒店和名吃城了。

  每年春节后农历二月,诸葛亮庙物资交流会就在清明前后开始了。庙会有两次,据传说农历二月二十是孔明先生的生日,七月二十是他的忌日,为了纪念先生,人们就在这俩纪念日举行庙会,我们这儿把诸葛亮叫诸葛爷,庙就叫诸葛爷庙,那香火可旺可旺的了。庙会时,上原的几条坡上满是人,古道十三盘上更是游人如织,一条条长龙蜿蜒盘旋,煞是好看。站在原上向北俯瞰,陇海铁路上火车、高铁路上动车来来回回,与渭河一起,犹如一条条长龙在飞舞 。家乡的老人们说,在远处眺望家乡的地方,有时候会看见龙凤飞舞的海市蜃楼场景和画卷。这说明家乡真的是块风水宝地。要不,孔明先生怎么会选这里为他的中军帐呢?

  庙会时,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朝圣诸葛孔明,尤其是日本人。如今,在诸葛庙前广场东边,有日本人捐赠的大笔亭,和大笔法师书写的“心外无刀”赞扬孔明的书法巨型石雕。而赶交流会的人,也都是先喝诸葛泉水,走时再带一些。说是喝了这水,可以明目清心、就有了诸葛亮的聪慧。

  李子树现在没我小时候的那么多了。麦苗青、菜花儿黄的时候,麦李河两岸的李子花满树繁枝头迎接着八方来客。李园什字的李树花儿那简直就是花的海洋,那一阵阵花的清香,和桑园破的槐花交织在一起,躺在家里都能闻到,那味道简直美滴太太哩。麦收时节,李子也成熟了。割麦子时,累了渴了,顺手摘吃几颗又酸又甜的李子,既解渴又解乏又解暑,燎咋咧。如今,李子树只有少许,但那雪白的李花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麦李河两岸吸引着蜜蜂嗡嗡嘤嘤,也吸引着大批拍客、网红流连忘返、拍照留念。

  故乡的泉啊,如今你还是那个泉,那个叫洪沟的地方依然甘洌丰盈,风采依旧。

  桑梓如梦了无痕,

  清泉若故涤我心。

  迎着五丈之秋风,

  一曲乡愁慰风尘!

  在癸卯兔年的新春,我又回到了家乡的怀抱。亲亲的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老少爷们儿,过年好!

  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爱祖国,从爱家乡做起。我永远爱我的家乡、我的祖国!

  笑非 2023123日癸卯兔年正月初二于岐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