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建设 > 理论探讨

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理论征文|深化新时代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8-15

   检察文化作为我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律职业群体文化,是推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优秀的检察文化能够强化检察人员为民司法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检察人员的司法行为,为检察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笔者试从政治建设、价值理念、品牌载体和行为管理等四个层面入手,梳理新时代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的融合路径,更好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目的。

  政治建设:检察文化找准聚合方向

  新时代检察文化融入检察业务的根本出发点要落在政治建设上,发挥政治建设举旗定向作用,凸显检察文化培根塑魂功能,引导检察人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锻造红色思想文化,传承检察红色基因,要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打基础、重长远的长期工程,实现由表及里、以思促行的良好效果。引导广大检察人员在强化理论武装中筑牢政治忠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从政治上看”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不断锤炼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在办案中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能力。坚持强化理论学习“先导工程”,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把政治理论武装融入业务建设和检察办案实践,更好地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不断增强从政治高度把握问题的能力。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源源不断汲取党史力量,不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依法能动履职的自觉行动。

  聚焦检察主责主业,在检察机关内部积极打造具有部门特色的“党建+业务”融合品牌,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创建党建业务双融合品牌项目。紧扣机关党建时代特点和业务工作规律,探索检察特色党建工作法,提升党建工作质效,切实做到党建强则业务精,业务强则党建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搭建党建实践平台,内容上突出党建和业务工作实际,坚持以支部作为落实落细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激活党支部“神经末梢”,发挥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从政治上发现和推动解决检察业务问题、从业务上推进政治建设走深走实。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强化担当奉献的自觉,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能动履职工作能力,让每一名党员干警成为党建实践者、参与者、受益者。

  检察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检察队伍。要突出政治、业务、人才、文化建设一体推动,把党管人才全程融入检察队伍建设,立足忠诚底色、专业成色,通过“思想领航”“业务领路”,深入 bet36体育在线思想政治、检察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系统培养。

  价值理念:检察文化实现凝神聚力

  牢牢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坚守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职责定位,进一步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检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检察业务相向同行。通过价值理念引领,厚植法治文化建设之根,彰显司法文明,传递崇法守正检察情怀,才能真正以文化涵养业务,同时以业务促进文化不断发展。

  追求公平正义、崇尚法治信仰,引领服务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让法治文化不断扩大影响力。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强化依法能动履职理念,创新检察工作新实践,真正让业务体现政治、体现党的意志和宗旨。深化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结合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理念,系统介绍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情况,有利于拓宽平台,进一步凝聚新时代法律监督共识,汇聚检察监督合力。

  丰富法治文化,必须来源于具体生动的检察实践。要注重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小切口”,围绕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构建“检察+商会、园区、企业”联络沟通机制,准确研判行业法律风险,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从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情,加强司法检察政策考量,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推动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诉前,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加强和改进群众信访工作,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渠道接收群众诉求,提高发现矛盾焦点敏锐性,增强释法说理能力,促进矛盾纠纷在法治框架下有效化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高质效办好案件的基础上,打造彰显法治内涵的文化平台,传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结合检察办案实践,在检察听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等工作中,全程融入检察普法,厚植法治根基。突出做好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精准提供普法产品,提升检察机关在民众心里的公信力和认同感,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

  针对新时代对检察办案提出的更高要求,坚持理论研究与办案实践相结合,通过办案实训、专题研讨、案例指导等方式,提升检察办案团队专业化水平。同时,结合不同岗位检察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标准,做好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长期规划,针对性引进具有民事、行政、知识产权、信息技术、金融等多领域专门人才。下大力加强高、精、专人才选拔培养,运用精准对口的业务培训、实用性强的技能竞赛和精选案例研讨等形式,努力培养业务尖子、办案强将和综合管理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对于公正的需求。

  品牌载体:检察文化形成系统效应

  要深化检察文化建设,就要将检察文化基础建设植根于业务实践,从具体业务实践中沉淀优秀检察文化,形成系统呈现的集成载体。通过树品牌、强品牌,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为标尺,以求极致的精神专注打磨亮点,实现“软文化”的“硬装修”,使文化与业务互动互融、相促相生的成果可感、可知、可亲。

  积极培树检察文化品牌,使检察文化具有鲜明辨识度,使检察业务具有更为直观的展现,成为新时代检察工作新的增长极。基层检察院要选准品牌的呈现形式,丰富独特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要精心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不断融合,打破思维定式,提炼核心治院理念,融入基层院建设、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围绕主动适应“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注重将司法办案延伸至社会领域,把检察工作更深融入社会治理,展现检察担当和作为。深化以案促治,持续推进当前信息网络、自然资源、金融监管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形成更多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在办案过程中,善于提炼精品案例、打造优质检察产品、锻造优秀办案团队,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彰显检察工作特色和创新亮色,有效增进社会公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认同和支持,为检察事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行为管理:检察文化强化集体纽带

  文化建设在于集体熏陶涵养,把正确导向传递到每位检察人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工作背后、职能深层的法治文化,达到由表及里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检察人员坚定法治信仰、强化依法能动履职,不断促进检察人员行为规范、司法文明。

  检察文化需要以鲜活的载体将抽象的文化化虚为实,使其真正植于心、塑于形、践于行。要打造集法治文化、廉政教育和检察理念于一体的文化环境,突出职业特点,在硬件上因地制宜建设院史室、文化墙、读书角等,将核心价值植入办公环境、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庄重和谐、健康向上、文化气息浓郁的政治机关氛围。充实检察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更好提升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锻造健康生态文化,将检察人员精神培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检察人员在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持续释放文化的渗透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检察人员机制,充分落实党团组织关怀帮扶,坚持严管与厚爱、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检察人员组织归属感和情感认同。对生活出现困难、思想产生波动的检察人员实行家访谈心,掌握思想动态,注重增进检察人员家属及子女的情感交流与教育培养,搭建、畅通日常交心交流渠道,让检察人员带着归属感和幸福感投入学习和工作。

  充分发挥文化的约束力,涵养机关清风正气。领导干部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从优秀传统和先进典型中提炼家风家训家规,起到以点带面的良好作用,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落实“三个规定”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bet36体育在线制度解读、政策宣讲、温馨提示,引导树牢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强化如实记录报告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过错”。加强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善用谈话提醒抓早抓小,督促检察人员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治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等行为,培育敢做善为的优良作风,激发检察人员争先创优热情。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检察日报-理论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