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检务公开 > 工作指南

以法治引导职业打假走上规范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3-25

“随着法治的进步,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理性的眼光来衡量职业打假的正负面效应,用良善法治积极引导职业打假规范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部分“职业打假人”利用法律规定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对商家进行高额索赔甚至恶意诉讼,其行为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禁止职业打假行为。刘小蓉代表表示,对于那些索赔数额在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内,且采取的举报、起诉等索赔手段属于法律规定的维权途径的“职业打假人”和职业打假行为,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商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职业打假人’,其发现、揭露假冒伪劣产品和消费欺诈的行为都值得认可。”在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合伙人周世虹看来,健康、规范的职业打假,是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商品质量监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只有营造出‘制假售假,人人喊打’的氛围,推动全民打假融入社会治理,才能对制假售假、欺诈行为形成全面的震慑与打击。”周世虹委员表示。

“司法实践中,对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存在不同的认识,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也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周世虹委员希望对“职业打假人”的法律定性能够更加明确,清晰划定职业打假的边界,期待国家能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对“职业打假人”规范合法的职业打假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坚持对假冒伪劣产品严格实行惩罚性赔偿。

“检察机关要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断强化与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统一执法司法理念,凝聚共识,切实促进打击恶意诉讼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双提升。”刘小蓉代表和周世虹委员还建议检察机关加大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惩治力度,通过精准打击、诉源治理推动形成反假冒伪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